其實,你需要 7 種不同形式的休息
- Vida Huang
- 2月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月6日
老是覺得睡不飽、身體能量低落嗎? 也許,你需要的休息不只是睡眠。

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,「疲憊」似乎已經成為城市生活的日常標籤,
即使偶爾有機會睡滿八小時,許多人仍會感到精疲力竭,無法真正恢復活力。
醫學研究發現,人體的疲憊不僅僅來自身體的勞累,更多時候是來自於各種壓力的綜合反應
特別是在靈氣(Reiki)的觀點中,我們的身、心、靈是一個複雜且互相影響的能量系統,需要透過不同層面的休息來維持平衡。
Saundra Dalton-Smith 醫師在一場 TED 演講中指出,現代人長期處在疲勞中而不自知。
一般人以為只要睡得夠多,就已經獲得充分休息,但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。
我們需要的休息不只是睡眠,它還包含了 7 種不同層面的滿足:
1. 身體的休息(Physical Rest)
包含靜態的睡覺、躺臥,和動態的瑜伽、伸展、散步等等,
這些活動可以促進身體的循環和自我修復。
如果你已經覺得很累,請先放下一切,去睡吧!

2. 大腦的休息(Mental Rest)
持續工作一段時間後,務必要休息一下,讓頭腦清除過載(例如每工作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)
在睡前把待辦事項或想法寫下來,也對淨空思緒很有幫助。
我也常建議同學們在睡前做至少 15 分鐘的自我靈氣(從頭部開始)
這可以幫你放下一整天的疲勞和緊繃,有效放鬆助眠。

3. 感官的休息(Sensory Rest)
離開手機和電子螢幕,閉上眼睛休息
關掉 Podcast 及音樂,享受自然的寧靜
以及⋯⋯
在氣味紛雜的環境中戴上口罩,創造私人空間
以白開水取代高糖飲料,品嚐食材的天然原味
在放鬆的環境中練習自我靈氣,靜靜感受自己的身體五感
後三點是我自己加的,這也是我很常用的休息方法,提供給大家參考😉

4. 創造性的休息(Creative Rest)
在心理治療中,有一種「敬畏介入法」(Awe Therapy),指的是當人們遇到「超越自身理解範圍的壯觀事物」時,會產生敬畏感,讓人意識到自己只是廣大世界中的一小部分(Small Self)。
這種敬畏感,將能提升自我與世界的連結,增加感恩、幸福和慈悲的感受。
藉由親近藝術和自然,如看展覽、聽音樂會、親近大自然等行動,可以為自己找回生活的熱情和靈感。
有空的話,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吧。

5. 情緒的休息(Emotional Rest)
情緒消耗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疲勞來源,留給自己安靜的獨處時間,並透過誠實表達自己的感受,釋放委屈和忍耐。
也可以透過自由書寫、日記或繪畫抒發情緒,主動創造「做自己」的機會。

6. 社交的休息(Social Rest)
在人際關係中,遠離讓你感到身心疲憊的能量吸血鬼 ,轉而與能夠為你帶來支持、感到平靜的人相處。
有時候光是與重要的人相互聆聽、坦誠分享心情,就能讓自己充滿力量。

7. 靈性的休息(Spiritual Rest)
透過冥想、祈禱和靜心,與更高的目標連結
這是所有休息形式中最深層的一種,能夠幫助我們找回生命的意義與方向
我認為靈氣練習是最棒的靈性休息方式之一,它可以調節身心系統平衡,找回身體的健康與心情的安適,也能在靈性層面有效幫助我們重新連結內在的平靜與力量。

休息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對於自己的重要投資
下次當你感到疲憊時,不妨思考一下:我需要的是哪種類型的休息?
只要懂得如何真正地休息,就像是擁有了一把開啟內在平靜的鑰匙。
也許你需要的不只是多睡一個小時,而是一段寧靜的獨處時光;
不只是闔上雙眼,而是遠離螢幕,擁抱大自然;
不只是暫時的放空,而是一場深入內心的對話。
有修習靈氣的朋友,更可以透過自我靈氣的練習,做到身體、大腦、感官、靈性等多層次的休息。每一次的療癒,都能帶來深層的放鬆,為我們調節身心靈的最佳平衡。
願你能在繁忙的生活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休息節奏。
同場加映
Dr. Saundra Dalton-Smith 在 TED 的演講:
Comments